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主 页
要闻要讯
通知公告
政务快讯
基层动态
地方水事
特别报道
文化传真
研讨交流
专题关注
资料中心
调查访谈
公众留言

大河东流去 幸福踏歌来

——郓城黄河河务局幸福故事小记

来源: 本站原创   录入人员: 菏泽管理 时间: 2021-08-13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何为幸福?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人说,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说,幸福是衣食无优;也有人说,幸福是一辈子健康……

那么对于郓城黄河人来说幸福又是什么?也许下面的故事可以告诉你答案。

“家”的温暖

辛丑盛夏,台风“烟花”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齐鲁大地,所到之处无不一片狼藉。

“烟花”过,雨未歇,苏阁管理段职工身着防汛服整齐列队站在黄河大堤之上。随着段长戴存军的一声令下,三人一组分成小队开始打扫“战场”,排查雨毁情况、填埋水沟浪窝、扶正倒伏树木、清理树叶垃圾……雨虽凉,现场却一片热火朝天;风虽大,胸中却充斥一腔热血!顾不得雨打脸颊,顾不得脚下泥泞,顾不得衣衫尽湿,誓要守护这一方安澜!

大河东流去  幸福踏歌来

台风过后排查雨毁情况(葛增来 摄)

护河战士在“前线”奋战,“后勤”也升起了缕缕炊烟。职工食堂里,闫昭坤这位“后勤部长”和其他两位同事正在包包子,和面、擀皮、调馅、捏褶,一气呵成。这位壮汉身着围裙,脸上沾着白面粉,显得格外诙谐。他笑着说:“今天改善伙食,犒劳犒劳大家。”

大河东流去  幸福踏歌来

为一线职工准备餐食(苑司锐 摄)

说话间,“大部队”归来,看到刚出锅冒着滚滚热气的包子,大家无不欢欣雀跃,也顾不得烫,大快朵颐起来。此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受着“家”的温暖。

发菜“传统”

“发菜啦!发菜啦!请各位同事到一楼大厅领菜!”

随着微信群里的一声“吆喝”,浩浩荡荡的“领菜大军”从各个科室出发簇拥在蔬菜运送车周围。新入职的同事不禁疑惑:“只听说单位发工资、发奖金、发福利,这一不过节,二不庆功,‘发菜’是怎么回事?”

发菜作为郓城黄河河务局的“优良传统”,黄河老职工早已见怪不怪,于是说到:“这是我们苏阁管理段自己种植的蔬菜,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据笔者了解,苏阁管理段将“菜篮子”工程作为自身品牌优势,利用庭院、蔬菜大棚进行蔬菜种植。为满足职工各种不同的生活需求,根据种植时令性划分种植区域,合理利用空间,增加蔬菜品种,使蔬菜更加多样化。蔬菜成熟后及时采摘、运送,让职工吃上新鲜蔬菜。这样的“一条龙服务”让职工减少了生活开支,提高了生活幸福感。

大河东流去  幸福踏歌来

积极发展庭院经济(马旭凯 摄)

“虽然种菜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每每看到大家领菜时开心的样子,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运菜大哥葛增来说到。

“今晚做红烧茄子。”“茄子还是炖着好吃。”……听到大家的议论,葛大哥幸福得笑了。

坝上“读书会”

“121!121!……”

清晨,嘹亮的跑操声响彻苏阁险工,律动出青春的乐章。温柔的朝阳晒在青年党员们的脸上,映出了青春的模样。

顷之,他们围成一圈盘坐在草地之上,开始了党史学习晨读。

“今天我要讲授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的讲话……”苑司锐神采飞扬、声情并茂的讲解着。大家也目光灼灼、聚精会神的聆听着,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心胸更加开阔,思路格外清晰。

大河东流去  幸福踏歌来

青年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晨读活动(葛增来 摄)

苑司锐告诉笔者,管理段青年党员大多是退伍军人,“早训+晨读”的方式增添了趣味性,可以让他们快速进入状态。每个人轮流授课宣讲,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认真备课,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

为破除文化程度高低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窘境,他们采取了结对帮扶的方式,还多次邀请黄委首席技师庞勇现场教学河道修防知识。政治思想和治黄业务“两手抓两手硬”,打造了一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治黄青年铁军。

大河东流去  幸福踏歌来

黄委首席技师庞勇向青年职工讲解河道测绘知识(关天存 摄)

这么一群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了同一项事业而共同奋斗着,这何尝不是莫大的幸福呢?

大河奔涌,黄沙滔滔,幸福之声婉转绵长,不绝于耳。郓城黄河人这群名不见经传的作曲者正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谱写新的华章。

听!幸福之歌还在唱……郑书培

主办单位:菏泽黄河河务局 地址:菏泽市长江路887号 邮编:274000
网站电话:0530-5592114 联系邮箱:hzhwj@163.com